88彩 > 产品展示 >

美国乙烷禁令翻车?特朗普对华卡脖子反被“卡”!
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12:19点击次数:

2024年7月2日,美国能源部突然松口,宣布全面取消对中国出口乙烷的限制。 原本挤在墨西哥湾动弹不得的8艘乙烷运输船,连夜拔锚驶向中国。 而就在一天前,央视刚向全球播出一条新闻:中国和沙特联手打造的超级乙烯工程在福建漳州完成“心脏手术”——重达600吨的裂解气压缩机精准吊装到位,零件组装精度达到0.005毫米,相当于头发丝的1/20!

这场反转大戏的伏笔要从两个月前说起。 2024年5月底,美国突然以“中国限制稀土出口”为由,下令冻结对华乙烷运输许可。 6月25日白宫曾故作姿态松了点口子,允许船只装货离港,却禁止在中国港口卸货。 这种操作看似强硬,实则是美国精心设计的交易筹码——白宫幕僚们打着如意算盘:只要掐住中国化工的乙烷命脉,就能逼中方在稀土出口上让步。

可惜他们算漏了三件事。 第一件叫中国速度。 美国禁令下达刚满一周,中东的乙烷运输船已经驶进中国港口。 沙特、阿联酋等国迅速补上了美国空出的份额,就连北非的阿尔及利亚也加入了紧急供货行列。 这种调货速度让美国能源企业看得直瞪眼——原以为至少能卡住中国三个月供应链。

第二件是技术底牌。 美国以为拿捏住了乙烯生产的七寸,却不知道中国的原料结构早有双保险。 中国生产乙烯的主要原料根本不是乙烷,而是占了69%份额的石脑油。 进口的美国乙烷只满足全国乙烯产能的7.8%,这种比例根本谈不上卡脖子。真正让美国措手不及的,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隔壁传出的捷报:西南油气田的电催化制乙烯中试装置成功出料,这种新技术用电就能把乙烷转成乙烯,成本比进口运输还低。

最狠的第三张牌,当属福建漳州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。 当美国国务院还在开会讨论是否妥协时,沙特阿美的工程师和中石化团队正在50米高空操控吊车。 直径6米的压缩机转子缓缓嵌入基座,5000多个零件拼成的庞然大物分毫不差地归位。 这个年产150万吨乙烯的超级项目,从破土到核心设备安装只用了15个月,比美国同行预估的工期快了整整一年。

美国的误判把自己推进了火坑。 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的乙烷库存堆积如山,价格断崖式下跌30%。 页岩气生产商天天往华盛顿打电话抗议:每口油井抽上来的气有15%是乙烷,这些原本该销往中国的副产品现在塞满了储罐,再积压下去油井都得停工。能源行业协会干脆发布公开信,痛斥政客们“用枪指着自己的能源饭碗玩博弈”。

压力最终传导到了芯片巨头的董事会。 当德州仪器的采购总监拿着库存预警报告冲到商务部时,官员们才猛然惊醒——中国掌控着全球90%的稀土冶炼能力。 美国军方特种合金里掺的钕、手机芯片用的镓、电动汽车电机必备的钐,这些战略物资的进口批文正卡在中国海关的流程里。 更致命的是荷兰ASML刚刚发出警告:如果稀土断供三个月,EUV光刻机的生产线就得停摆。

6月底伦敦那场秘密会谈成了转折点。 中美双方在克莱瑞奇酒店包下整个顶层,连夜敲定被称为“伦敦框架”的协议。 协议签字的隔天,漳州乙烯项目的竣工倒计时牌就挂上了央视新闻。屏幕里闪过沙特工程师竖起的大拇指,背景音强调着“工程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”。

8艘乙烷船驶向中国的同一天,华盛顿悄悄更新了联邦公报:即日起取消对华乙烷运输的特别许可要求。 页岩气生产商的股价应声上涨了5%,但华尔街分析师在备忘录里加上了刺眼的备注——“这可能是美国能源企业最后一次享受中国红利”。 毕竟当福建那座超级工厂2026年投产后,中国对美乙烷的需求量预计将腰斩。

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把解禁称作“国际贸易的正常调整”,而此刻北京商务部的系统里,三份被冻结的美国稀土订单状态悄然变成了“审批中”。 这种默契没有出现在任何公文里,但在休斯顿港口负责装船的工头收到了最新排班表:要求日夜轮班清空积压的乙烷库存。 他知道等这批货发完,码头上的储罐大概要空一半了。

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