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 > 产品展示 >

我在厄瓜多尔生活了一年十一个月,有些真相不得不说,句句实话

发布日期:2025-09-03 03:58点击次数:

昨天收拾行李的时候,翻出了一张快被遗忘的超市小票——Supermaxi,上面的日期是2023年3月15日,那是我刚到基多的第三天。当时为了买一袋米和几个西红柿,我在收银台前足足站了20分钟,不是因为排队,而是因为我完全搞不懂为什么买个菜还要填表格,还要留电话号码。

现在想想,那张小票就像一个时光隧道的入口,把我拉回到了那段在厄瓜多尔的日子。一年十一个月,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,但足够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些不一样的理解。有些事情,当时觉得不可思议,现在回头看,却别有一番道理。

时间在这里被重新定义

先说说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吧。刚到基多的第二个星期,我约了房东Carlos去银行开户。我们约的是上午10点,我9点45就到了银行门口等着。结果等到10点半,Carlos才慢悠悠地走过来,脸上还带着那种"我来得刚刚好"的表情。

"Hola, ?cómo estás?(你好,怎么样?)"他热情地跟我打招呼,完全没有迟到的歉意。

我当时有点懵:"Carlos,我们不是约的10点吗?"

他笑了笑,用那种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我:"Sí, pero es normal, ?no?(是啊,但这很正常,不是吗?)"

这就是我在厄瓜多尔学到的第一课:时间是个相对概念。在中国,迟到5分钟都要发微信解释一下,但在这里,迟到半小时叫"刚好",迟到一小时叫"还行",迟到两小时...那才叫真正的迟到。

最夸张的一次是参加我邻居Maria的生日聚会。邀请函上写着晚上7点开始,我7点准时到了,结果发现只有Maria一家人在准备,其他客人一个都没到。Maria看到我,先是惊讶了一下,然后哈哈大笑:"Alex,你真的是中国人!等一会儿,客人们8点半以后才会来。"

我在她家客厅里坐了快两小时,到9点多的时候,客人才陆陆续续到达。有意思的是,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问题,大家见面都是热情拥抱,好像刚好碰到似的。

起初我很不适应这种时间观念,总觉得不守时是不尊重人的表现。但慢慢地,我开始理解了一些东西。在厄瓜多尔人的观念里,时间不是用来被控制的,而是用来享受的。他们不会为了赶时间而匆忙结束一顿午餐,也不会因为约会而粗暴地打断一次深度聊天。

有一次,我的同事Juan跟我说:"时间就像河流,你可以顺着它走,但不要试图让它加速。"这句话当时听起来很文艺,现在想想,确实有它的道理。

在中国,我们常说"时间就是金钱",效率至上。但在厄瓜多尔,我学会了另一种生活方式:时间是用来建立关系的,是用来感受生活的。当你不再被时间追着跑的时候,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之前忽略的美好。

家庭关系的温度让人意外

如果说时间观念的差异让我感到困惑,那么厄瓜多尔人的家庭关系就让我感到羡慕了。

我的房东Carlos有个25岁的儿子Diego,按照中国人的思维,这个年纪早该独立生活了。但Diego不仅跟父母住在一起,每天晚饭后还会陪父母在客厅里聊天看电视,周末更是全家一起去公园散步,去亲戚家串门。

刚开始我觉得这个年轻人可能是"啃老族",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Diego有自己的工作,收入也不错,他选择跟父母住在一起,纯粹是因为喜欢这种家庭氛围。

"为什么要搬出去呢?"有一次Diego很不解地问我,"家里这么温暖,为什么要一个人住在冷冰冰的公寓里?"

这个问题让我愣了半天。在中国,18岁之后还跟父母住在一起,多少会被人说没出息。但在这里,家庭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被视为一种财富,而不是负担。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Carlos的母亲,一位78岁的老奶奶。每个周日,Carlos的兄弟姐妹都会带着各自的家人来看她,整个家里能聚集20多个人。老奶奶坐在中央,享受着被四代人围绕的幸福,每个人都会跟她拥抱,跟她分享这一周的生活。

有一次我也被邀请参加这样的家庭聚会,老奶奶用她有限的几句英语跟我说话,然后让Carlos翻译更复杂的内容。她跟我分享她年轻时的故事,询问我在中国的家人,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。那一刻,我突然有点想家了。

在中国,我们也重视家庭,但更多时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。子女长大后要独立,要有自己的生活,偶尔回家看看父母就算是尽孝了。但在厄瓜多尔,家庭不是责任,而是生活的中心,是情感的港湾。

Diego告诉我,他有个女朋友,两人准备结婚,但他们打算就在家里搭建一个新的房间,而不是搬出去。"这样我既能照顾父母,也能有自己的生活,多好啊。"

这种家庭模式在中国可能会被认为是"不够独立",但在这里,它被认为是"更加智慧"。毕竟,为什么要为了所谓的独立而放弃家庭的温暖呢?

金钱观念的差异让我重新思考

说到钱的问题,厄瓜多尔人的态度真的让我刮目相看。

我的同事Sofia月薪只有600美元,在基多算是中等收入。按照中国人的思维,这点钱应该精打细算,能省则省。但Sofia的生活方式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。

她每天中午都要跟同事们一起出去吃午餐,不是简单的快餐,而是那种需要花一个多小时慢慢享用的正餐。一顿饭下来,至少要花8-10美元,几乎占了她日薪的三分之一。

我忍不住问她:"Sofia,你这样花钱,月底不会很紧张吗?"

她笑着摇摇头:"Alex,钱是用来花的,不是用来存的。如果我不跟朋友们一起吃饭,那我赚钱还有什么意义呢?"

更让我震惊的是,Sofia每个月都会拿出一部分钱来买花,装饰自己的小公寓。"鲜花让生活变得美好,"她说,"这比存在银行里更有价值。"

刚开始我觉得这种消费观念很不理性,但慢慢地,我开始理解了她的逻辑。在中国,我们习惯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,存钱买房,存钱养老,存钱给孩子上学。但Sofia让我明白了另一种可能:为什么不能为了今天的快乐而花钱呢?

有一次,Sofia邀请我参加她朋友的告别聚会。那个朋友要去另一个城市工作,Sofia毫不犹豫地拿出了相当于她一周工资的钱来组织这场聚会,订最好的餐厅,买最好的酒。

"这样值得吗?"我问她。

"当然值得,"Sofia眼中闪着光,"友谊是无价的,而钱,赚了还可以再赚。"

这种金钱观念在我看来很"危险",因为它缺乏安全感。但在厄瓜多尔人看来,这是一种更加明智的选择:与其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而牺牲确定的现在,不如好好享受每一天。

当然,这种观念也有它的问题。我见过一些厄瓜多尔朋友因为没有储蓄而在紧急情况下手足无措。但我也见过很多中国朋友,存了一辈子钱,却忘记了如何享受生活。

也许,最好的方式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点。

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清晰得让人羡慕

在工作这件事上,厄瓜多尔人的态度更是让我这个"996"幸存者大开眼界。

我在基多的一家贸易公司工作,每天早上8点上班,下午5点下班,中午有两个小时的午休时间。刚开始我以为这只是表面功夫,实际上大家肯定会加班。结果我发现,到了5点,办公室里的人就像变魔术一样消失了,连经理都不例外。

最让我不习惯的是午休时间。在中国,午休通常就是趴在办公桌上睡个觉,或者刷刷手机。但在这里,同事们真的会离开办公室,要么回家吃饭,要么去餐厅享受一顿正餐,然后悠闲地散个步再回来工作。

我的直属上司Luis更是夸张,每天中午都会回家陪家人吃饭,风雨无阻。有一次我需要他确认一个紧急文件,给他打电话,他说:"Alex,现在是午餐时间,我在陪家人吃饭,下午2点再谈工作的事情。"

在中国,这样的老板可能会被认为不够敬业,但在这里,大家都觉得这很正常。工作是工作,生活是生活,两者不应该混为一谈。

有一次公司有个项目需要加班,Luis在周五下午跟大家说:"这个项目确实很重要,需要大家周六来公司一下。但是,"他停顿了一下,"如果有人周六有重要的家庭安排,可以周日来,或者下周一早点来完成。工作重要,但家庭更重要。"

这句话如果在中国说出来,可能会被认为是客套话,但Luis是认真的。那个周六,真的有几个同事因为家庭安排没有来,Luis也没有任何不满。

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厄瓜多尔人很少在下班后或者周末谈论工作。我试着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分享工作中的一些想法,结果大家都很礼貌地转移了话题。后来Sofia跟我解释:"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,而不是让工作占据我们的生活。"

这种工作观念让我重新思考了"成功"的定义。在中国,我们习惯用工作成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,加班被视为敬业,忙碌被当作充实。但在厄瓜多尔,我看到了另一种成功的可能: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家人,有充足的精力享受生活,有清晰的边界保护自己。

也许,真正的成功不是在办公室里待到最晚,而是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离开办公室,去拥抱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。

邻里关系的温暖让人难忘

在中国,我们常说"远亲不如近邻",但说归说,真正跟邻居有深入交往的人其实不多。在厄瓜多尔,邻里关系的紧密程度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。

我住的小区叫La Floresta,是基多的一个老社区。刚搬进去的时候,我以为会像在中国一样,大家各过各的,偶尔在电梯里点个头就算是认识了。

结果第一天晚上,住在我楼下的Maria阿姨就敲响了我的门,端着一盘还冒着热气的empanadas(厄瓜多尔传统小食)。她用她那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跟我说:"欢迎来到我们的社区,这是我做的小点心,希望你喜欢。"

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,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,从来没有邻居在我搬家的第一天就来送食物。

更让我意外的是,这只是个开始。接下来的几天里,陆陆续续有邻居来敲门,有的送食物,有的介绍附近的超市和餐厅,有的干脆就是来聊天认识一下。住在我对面的Carlos大叔甚至给了我他的手机号码,说如果有任何需要帮助的地方,随时可以找他。

在中国,我们总是担心打扰别人,或者被别人打扰,所以大家都保持着一种礼貌的距离。但在这里,邻居之间的关心是自然而然的,没有人觉得这是负担。

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我生病了。那天早上我发高烧,头痛得厉害,原本计划去诊所看病,但身体实在太虚弱了。我在床上躺了一整天,连水都懒得喝。

到了晚上,Maria阿姨发现我一整天都没有出门,就来敲门询问情况。听说我生病了,她立刻回家拿了体温计和一些常用药,还煮了一锅鸡汤送过来。

"在厄瓜多尔,生病的人不应该一个人待着,"她说,"邻居就像家人一样。"

那晚Maria阿姨每隔几个小时就来看我一次,确保我按时吃药,按时喝汤。她甚至在我家客厅的沙发上过了一夜,以防我半夜有什么紧急情况。

这种关怀让我这个异国他乡的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。在中国,即使是亲戚朋友,也很少有人愿意这样无私地照顾一个生病的人,更别说是邻居了。

后来我康复了,想要给Maria阿姨一些钱表示感谢,她坚决不收。"这不是金钱的问题,"她说,"这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怀。"

在厄瓜多尔的这段时间里,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: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银行账户里的数字,而是来自身边人的关怀。当你知道有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,当你知道你的困难会被人看见和关心,那种安全感是金钱买不到的。

对待外国人的态度让人思考

作为一个在厄瓜多尔生活的中国人,我对当地人如何看待外国人有着切身的体会。这种体验让我重新思考了很多问题。

刚到基多的时候,我预期会遇到一些歧视或者不友善的态度,毕竟在任何国家,外国人都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。但实际体验却让我意外。

大部分厄瓜多尔人对外国人都很友善,特别是对中国人。可能是因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和援助,也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,很多人一听说我是中国人,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。

我的理发师Pedro每次看到我都会兴奋地说:"China! Jackie Chan! Bruce Lee!"然后模仿几个功夫动作,惹得整个理发店的人哈哈大笑。虽然这种刻板印象让我有点无奈,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善意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很多厄瓜多尔人对中国的了解超出了我的预期。我的同事Ana知道中国的高铁很发达,知道中国的移动支付很方便,甚至知道一些中国的网络流行语。她经常跟我讨论中国的发展,眼中充满了敬佩。

但也有一些让我思考的瞬间。有一次在超市购物,收银员看到我的护照后,明显提高了服务标准,态度变得格外热情。旁边排队的当地顾客看到这一幕,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。

那一刻我意识到,外国人在这里享受的友善待遇,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当地人对自己国家的不自信。他们觉得外国人,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国人,天然地比他们"高一等"。

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的态度。几十年前,我们也会对外国人格外热情,也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感到兴奋。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民自信心的增强,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。

在厄瓜多尔,我有时候会享受到一些"外国人特权",比如在政府部门办事时会被优先处理,在餐厅会得到更好的座位,在公共场所会得到更多的帮助。刚开始我觉得这很方便,但慢慢地,我开始为此感到不安。

凭什么我作为外国人就应该得到更好的待遇呢?凭什么当地人要为了迎合外国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呢?这种不平等的对待方式,对当地人来说公平吗?

有一次,我和Diego聊起这个话题。他很坦然地说:"我们希望外国人对厄瓜多尔有好印象,希望他们能够投资我们的国家,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。如果对你们友善一点能够实现这个目标,为什么不呢?"

这个回答让我陷入了沉思。从实用的角度来看,Diego的逻辑是合理的。但从平等的角度来看,这种态度又显得有些悲哀。

也许,真正的国际交流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,而不是一方讨好另一方。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和国家有足够的自信时,他们就不会刻意迎合外国人,而是会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。

回头看这一年十一个月

现在,当我准备离开厄瓜多尔的时候,回头看这一年十一个月的生活,心情很复杂。

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,不仅仅是西班牙语,更重要的是一种不同的生活哲学。厄瓜多尔人教会了我如何放慢脚步,如何享受当下,如何维护家庭关系,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。

但我也看到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另一面。过度的悠闲可能导致效率低下,过度的家庭依赖可能阻碍个人成长,过度的当下享受可能忽视未来规划。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生活方式,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的代价。

最重要的是,这段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。在中国,我们追求效率、成功、独立,这些都没有错。但在厄瓜多尔,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:追求快乐、关系、平衡。

也许,最好的生活方式不是选择其中一种,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。我们可以追求效率,但不必为此牺牲所有的休闲时间;我们可以追求独立,但不必为此断绝所有的家庭联系;我们可以规划未来,但不必为此忽视当下的快乐。

离开的时候,Maria阿姨又做了一盘empanadas送给我,Carlos一家人到机场为我送行,办公室的同事们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告别聚会。这些温暖的瞬间,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财富。

不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,不是职业生涯的成就,而是那些愿意为你花时间、给你关怀、与你分享生活的人。

厄瓜多尔给了我一个礼物:让我明白了生活不只有一种可能。在这个世界上,有人选择快节奏的现代生活,有人选择慢节奏的传统生活;有人追求物质成功,有人追求精神富足;有人重视个人成就,有人重视人际关系。

没有对错,只有选择。

而我,在经历了这一年十一个月之后,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,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我想要的,是一种融合了两种文化优点的生活方式:既有中国人的勤奋和规划,也有厄瓜多尔人的悠闲和温暖;既追求个人的成长和成功,也珍惜家庭的温暖和友谊的真诚。

这可能很难实现,但这就是我想要努力的方向。毕竟,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,不就是在不同的可能性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吗?

再见了,厄瓜多尔。谢谢你教会我的一切。

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