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 > 88彩介绍 >

1953年,罗荣桓找毛主席汇报“一长制”问题,气得嘴唇都哆嗦了

发布日期:2025-08-21 03:11点击次数:

四野老政委罗荣桓,那可是咱军队历史上顶尖的政工干部,政治工作经验特别丰富。罗帅年轻时候就参加了秋收起义,是最早跟着毛主席的几位重要人物之一。后来,他在山东、东北等地为军队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,深受广大军民的爱戴。可惜啊,罗荣桓同志身体不太好,患肾病已经很多年了,在他生涯的中后期,常常得住院养病。

1953 年,新中国成立已经 4 年了,罗荣桓身体不舒服,又去北戴河的疗养院住着养病。罗帅担任总政治部主任、总干部管理部部长、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等重要职务,就算在疗养院治病,工作也放不下。军队中枢机构和各大军区的文件、材料,每天都按时送到北戴河,让罗荣桓查看。北京的一些高级干部,也时不时到北戴河找罗荣桓交流工作。

罗帅处理其他工作时,向来有条有理。可看到一份特殊材料后,一贯沉稳的罗荣桓,忍不住生气了。几天后,彭老总到北戴河,和罗荣桓聊起这份材料。彭总从抗美援朝前线回来,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。这件事,见多识广的彭德怀也不太确定,所以很重视罗荣桓的看法。

起初,军队里有些同志提议学习苏联军队的制度,把各级部队里的“政委”取消。就算不完全取消,也可以把政治主官改成军队副职,突出军事主官的权力和职责,这实际上就是搞“一长制”。那时候,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,刚建国那会,咱们把苏联当作“老大哥”,很多地方都向苏联借鉴。于是就有人说,苏军早就没有政治委员了,军政统一能提升队伍管理效率,让战斗力变得更强。

当时苏军实行一长制,这是事实。可罗荣桓一看到这个提法,就直摇头。他长期追随毛主席,亲身经历了人民军队的建设,很清楚政治工作有多重要。罗荣桓觉得,咱中国军队的情况和苏军不一样,不能啥都照搬,政委制度绝不能取消。罗帅还跟彭总摆事实讲道理:秋收起义后,毛主席领导了三湾改编,把党支部建在了连队。政治干部发挥的作用,早就经过历史检验了。咱们能打败反动军队,政委制度功不可没。要是取消,那可就是大倒退,说不定慢慢连军队都掌控不住了。

罗荣桓的观点,让彭德怀陷入沉思,他觉得罗荣桓说得在理。彭总回到北京后,就没理会那些不同声音,他觉得军队人事制度这事关系重大,不能随便调整。罗荣桓越琢磨越担心,过了几天,他顾不上病休,直接去北京找毛主席。罗荣桓向来心思细,平时不愿打扰主席,但这次的事让他睡不着觉,他觉得必须得亲自跟主席讲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。

在中南海交流时,罗荣桓情绪有点激动。他坚决反对取消政委制度,觉得那些提意见的人压根不了解人民军队。毛主席很少见罗帅这么生气。主席一向十分看重政治工作,本来就没打算推行“一长制”。于是,毛主席安抚罗荣桓,让他回去安心养病,别再为这事操心。罗荣桓离开后,主席还跟身边的人感慨:刚才荣桓同志说话时,气得嘴唇都微微哆嗦了。

罗荣桓的思维很辩证。他觉得,苏军的经验还是得学,但得看具体情况。像“一长制”,在苏联可能行得通,在中国却不行。后来,罗帅这个正确意见被重视并采纳了。1954年,《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》发布,毛主席还专门强调“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”。政委制度一直保留到现在,依旧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遗憾的是,1963年12月,罗帅因病重医治无效,61岁就离世了。

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