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5:36点击次数:
冯德莱恩为何不愿提特朗普,连中国名字都谨慎避谈?海关总署的新数据显示,欧洲联盟目前面临怎样的窘境?
最近,特朗普一直在对欧盟施加很大的压力,想让他们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,对中国、印度等国家加征高达100%的关税。
观察者网9月22日报道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,关于关税的问题,欧盟会自主做出决定。她还表示,这个要求其实是为了对俄罗斯施加压力,促使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。
换句话说,欧盟不会照美国的意愿,对中国和印度提升关税。要特别指出,欧盟之所以选择退让,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掌握了欧洲的一个关键核心,那就是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。
八月份中国的稀土出口数据真挺耐人寻味的,给人感觉挺有意思。对欧盟的出口猛涨了21%,达到了2582吨,而对美的出口反而掉头跌到590吨。
上周末,美国媒体爆料,US military's various equipment production lines face shutdowns, and中国's rare earth元素,确实绕不过去。看到这儿,有的朋友可能会想,欧洲对咱们的态度也不算好,为啥还要放宽稀土磁铁的出口限制。其实,这里面有个关键点,也是我们一贯强调的原则:咱们不会对民用稀土出口设置太严的管控。
自损八百,欧盟付出沉重代价
欧盟的制裁动作不仅对中欧关系带来负面影响,还会严重伤害欧洲自身的利益。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9月18日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,过去十多年来,美国对欧盟进口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。
本来,这种依赖其实应该成为欧盟在与美方讨价还价时的一张牌,但研究人员对冯德莱恩仅仅拿下了15%的关税率感到挺意外。“欧盟原本可以用更强硬的立场跟美国谈关税”,可他们偏偏走了一条对自己更不利的路。
欧盟的企业可能会因此失去宝贵的中国市场和合作机会。为了显示政治立场而牺牲经济利益,这样的做法正逐渐削弱欧盟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。
奥地利可是厉害,把俄罗斯天然气转手卖给其他欧盟国家,20年里头第一次实现能源出口多过自己用。
这些“口是心非”的操作表明,欧盟国家早就不愿再为美国的战略买单了,要是冯德莱恩继续答应特朗普的要求,可能真得面对“领导危机”了。
冯德莱恩不敢提到中国这个名字,归根结底是被稀土卡住了脖子。海关总署的数据挺吓人的:8月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环比上涨了21%,今年以来的总量已经是美国的三倍多。
经济上的阵痛很快变成了政治上的离心力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毫不留情地批评冯德莱恩与美国签的贸易协议“可悲”,还公开威胁不按约执行。这番公开的抗议,裂开了一直存在的欧盟内部分歧。更讽刺的是,在联合制裁俄罗斯的背景下,西班牙、比利时等国家却一边喊口号,一边在港口偷偷放下了大量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。奥地利甚至通过把俄气转卖,变成了能源的净出口国。
这些“阳奉阴违”的做法,让布鲁塞尔想表现得坚决,对外的强硬立场反倒像个笑话。冯德莱恩自己也挺悬,她不久前刚经历了一场不信任投票,虽然以360票反对、175票支持的结果勉强渡过,但那175个支持票已经敲响了警钟。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,保持沉默也就成了唯一的招数,既能避免内部分裂,又能维护自己的位置,这其实也是一种逼出来的生存之道。
绿色梦想锁喉的现实
冯德莱恩保持沉默,也折射出一个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。欧盟一直梦想着成为中美之外的“第三极”,目标就是引领全球的绿色变革。但这个引以为傲的环保雄心,反倒让它在关键的原材料方面,变得对中国更加依赖,严重削弱了自己追求战略自主的根基。
与其说是贸易火热,不如说海关数据更像是给欧盟的一份“依赖症诊断书”。今年8月,中国对欧盟的稀土磁铁出口同比暴增21%。从年初到现在,向欧洲出口的稀土磁铁,已经比对美出口多出三倍还多。这可不是单纯的贸易增长,而是欧盟绿色产业加快推进中,对中国供应链依赖进一步变严的一个明显信号。
未来的情况让人觉得挺不妙的。欧盟官方报告里说,到2030年,仅仅是风力涡轮机和电动汽车这两个行业,对稀土的需求就会猛增长五到六倍。
这就说明,欧盟越拼命推动自己的核心目标,关键的战略部分就越难保住。更糟的是,这个难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找不到好办法。无论是澳大利亚还是缅甸,它们的产量都远远不能替代中国,更别提欧盟自己也缺乏把稀土矿变成高端成品的冶炼技术。
这个矛盾的结果其实挺残酷的:欧盟的“沉默”,实质上就是默认了这个根深蒂固的难题。它没法在不打击自己关键利益(绿色转型)的情况下,对中国做出任何真正的强硬动作。当“战略自主”的大话遇上惨淡的供应链现实,最后只剩下几分无力和难堪。
#热问计划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