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09-02 11:11点击次数:
你看这个新闻,匈牙利外长直接怼欧洲,把中国当成“系统性竞争对手”,还说合作中国能带来巨大机遇。我真想知道,欧洲的脑子是不是被关进了什么“政治正确”的笼子里,不然怎么就这么偏执。
我查了点资料,最近几年,欧洲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在摇摆。去年欧洲委员会的报告说得明明白白,强调要“遏制中国崛起”,还通过一些限制技术和市场准入的措施。可是你细想,这么一来,欧洲其实在自我封堵。商会、专家一直在讲,欧洲失去中国市场可能意味着什么。根据商务部去年公布的数据,2022年中国对欧出口同比增长6.3%,而欧洲对中国出口反而出现温和下降。说白了,欧洲在经济依赖上其实比表面看上去的要深得多。
再想想,欧洲那些政客,嘴里喊着“价值观”、“人权”,实际做的事儿比比皆是。欧洲那些国家,站队美国,真有点“你真要我挺中国,我就站在你对面”的意思。欧洲“战略误判”这词也用得挺厚。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,想要经济独立,叫他们放下对中国的依赖,难得很。可是他们不敢,怕失去 grants,怕失去影响力,也怕美国不高兴。
你会觉得,为什么欧洲就这么偏?就像那些“政治正确”角色,一副要照顾“舆论”?其实不只欧洲,整个西方对中国的认知,有种“欲擒故纵”的味道。你他们对中国的态度,是“又想合作又怕合作带来变数”。这边绷着脸,不敢放开手,怕被烧伤。贸易、科技、投资,都是“你来我往”,但底层逻辑依旧是“控制”。
这还不是全部,你说欧洲想不想真正合作?我觉得他们在“意识形态”的迷雾中,很难看到实际益处。去年,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了近一万亿美元,欧盟对中国的投资也逐步加深。数据显示,2022年,欧洲在华直接投资达到130亿美元,比2021年增长15%。如果真觉得中国是“系统性竞争”,那就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数字。问题是,他们嘴上说竞争,心里其实早就盯着中国的“潜力”。
再聚焦点,这个匈牙利外长的声音,算是少数“理性的声音”吧。像他这种最希望双方合作的人,早就明白,硬要把中国划为“系统性竞争对手”,只会让欧洲错失巨大的合作机遇。毕竟,谁都知道,欧洲那些大公司、科研机构,最需要中国这个“巨大市场+科技链条”,你绕开了,自己闹笑话。
但问题在于,那些政客还在“旧梦”里打转。什么“世界体系的重建”,什么“价值观到位”——都扯蛋。而他们的依赖,美国,越来越明显。美对欧洲的影响力,去年数据也显示得很清楚,欧洲在军事和科技上的自主性,不但没有提升,还在向美靠拢,甚至在芯片、AI上,基本都在受制于人。而中国呢?似乎成了“别人的目标”和“威胁”,其实站在别的角度看,中国给欧洲带来的合作空间,才是真正大的。
这令人扼腕,欧洲那些所谓“自主”的声音,几乎都成了幌子。你当前国际局势,一边是俄乌冲突还在搅动,一边是经济全球化的巨变,欧洲的战略焦虑其实很大一部分,都是自己“自设的牢笼”。看得出来,越来越多普通人其实还是心存希望的。那些政客和中央拿着美国的牌照,决定了他们的走向。
我不禁想问,一直自我限制的欧洲,还能走多远?他们的“战略错误”难道还要靠外人点醒?还是说,将来可能真的是“合作共赢”的机会,只能靠像匈牙利外长这样的人多站出来喊几句,这才是真正的“良心”吧。
你说,这样下去,欧洲还能找到自己的路吗?还是说,只剩怪自己不争气的份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