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 > 新闻动态 >

巴萨太子对战皇马刺头,维尼修斯一点动作就挨喷,西班牙足坛双标真相

发布日期:2025-09-11 04:12点击次数:

巴萨的18岁新星亚马尔和皇马的维尼修斯,同样天赋惊人,却仿佛活在不同的世界里:一个被媒体捧在手心,另一个却动不动就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
这一切的导火索是亚马尔那场奢华的18岁生日派对

面对批评,他淡定回应:“没有场上的表现,谁会在意我办不办派对? ”但同样的行为,换作维尼修斯,可能早已被口水淹没。

这种双标背后,究竟是国籍偏见、俱乐部阵营对立,还是媒体流量作祟? 今天我们扒开表面,看看真相到底如何。

亚马尔在球场上的某些行为,比如倒地翻滚或向看台做手势,很少被媒体描述为“跳水”或挑衅,反而被视为年轻气盛的个性展现。

记者纳乔·佩尼亚指出,即便亚马尔场外与歌手约会、举办奢华派对,舆论也大多轻描淡写,甚至将场外生活与球场表现刻意区分开来。

这种宽容度在维尼修斯身上几乎不存在

同样是被侵犯后反应激烈,维尼修斯常被贴上“戏剧化”“情绪失控”的标签,甚至被质疑“个人修养欠缺”。

数据上看,两人表现其实难分高下。 亚马尔近期3场比赛中贡献2球1助攻,过人成功率60%;维尼修斯同期数据为1球0助攻,过人成功率50%。

欧冠层面,维尼修斯上赛季10场造11球(6球5助),亚马尔本赛季12场造8球(5球3助), 国家队方面,亚马尔为西班牙出战16场参与11球(3球8助)。

维尼修斯为巴西队34场贡献10球(5球5助)。 从效率看,亚马尔确实略占优,差距远未达到舆论对待那般天壤之别。

双标现象的核心或许源于身份认同

亚马尔是西班牙本土球员,代表国家队出战,被视作“自家孩子”,天然容易获得球迷和媒体的包容。

维尼修斯作为巴西人,即便在西班牙联赛征战多年,仍被潜意识视为“外人”。 这种身份差异无形中塑造了媒体叙事:亚马尔的行为是个性展现,维尼修斯的类似举动则成了“不守规矩”。

俱乐部阵营的对立同样推波助澜

巴萨与皇马的传统恩怨使得双方球员容易陷入对立舆论环境,亚马尔作为巴萨青训瑰宝,被媒体塑造成“拉玛西亚新旗帜”,维尼修斯作为皇马核心,则需承受更多审视。

甚至有球迷调侃:“若维尼修斯穿的是巴萨球衣,舆论会不会反转?”这种阵营偏见不仅影响媒体,也渗透部分球迷的评判标准。

商业利益与流量需求也是双标的重要推手

维尼修斯早已被标签化为“争议人物”,媒体围绕他的报道容易获得点击和讨论。 相反,亚马尔作为新兴天才,形象具商业潜力,媒体或许有意无意保护其“未来巨星”人设。 这种流量至上的逻辑,导致两人类似行为被解读出截然不同的版本。

场外生活的关注度差异是明显

亚马尔的派对和约会花边新闻虽被讨论,大多停留在“年轻球员的私生活”层面。 维尼修斯的场外举动。

如续约谈判(曾拒绝皇马报价、被沙特高薪诱惑)或情绪化表态,常被上升到“职业态度”问题。 这种聚焦点的偏差,进一步加剧了公众认知的不公。

金球奖的讨论是双标的集中体现

去年维尼修斯欧冠西甲双冠却无缘金球,部分舆论归因于其“形象问题”;今年亚马尔仅是候选,就已获得大量支持声,甚至有人用“过人数据冠绝欧洲”为其造势,单纯聚焦进球数。 这种评价标准的浮动,暴露了媒体与球迷在衡量球员时的主观偏好。

归根结底,足球世界的双重标准从未消失。 从梅西与C罗的评分争议(梅西失误得6.5分、C罗仅得3分),到如今亚马尔与维尼修斯的待遇对比,可见身份、阵营、商业利益始终在扭曲舆论场的公平性。

或许如球迷所言:“足球已不纯是竞技,而是叙事权的争夺。”球员们能做的,唯有以场上表现回应,正如亚马尔所说:“一切根源在于球场。 ”

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