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 > 新闻动态 >

这家基地,产品开发看得准,干得孬

发布日期:2025-10-08 12:01点击次数:

1987年的巴黎航展上,一架银灰色的教练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。

这架来自中国贵州的歼教七飞机,就像个突然闯进上流社会的山里娃,虽然穿着不够时髦,但那股子精神劲儿让人挪不开眼。

航展现场,几个外国飞行员围着飞机转悠,嘴里不停地发出"啧啧"声。011基地的工程师老张站在一旁,手指头不自觉地搓着衣角,心里既得意又紧张:"这帮老外,总算知道咱中国也能造好飞机了!"

贵州011基地的故事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。1965年,国家一声令下,在贵州的深山老林里建起了这个军工基地。那会儿条件艰苦得没法说,工人们住的是茅草房,吃的是红薯饭,可干起活来一个比一个拼命。老工人王师傅常说:"那会儿啊,咱们就是靠着'三线精神'四个字,硬是在山沟沟里搞出了战斗机!"

到了七十年代,011基地已经能年产几十架歼六、歼七战斗机。车间里机器轰鸣,工人们三班倒,那场面叫一个热闹。基地里的职工子弟学校、医院、电影院一应俱全,活脱脱一个小社会。老李头回忆起来还眉飞色舞:"那时候在011上班,比当公务员还吃香,姑娘们都抢着嫁进来咧!"

好景不长,八十年代军工订单突然断崖式下跌。基地领导急得直跺脚,连夜开会商量出路。有人提议转产民用产品,有人坚持搞军品升级,吵得不可开交。最后老厂长一拍桌子:"咱们就搞教练机!现在部队缺这个,准能成!"这话说得轻巧,可把工程师们愁坏了。那会儿国内连像样的高级教练机都没有,拿什么跟国外比?

没想到这帮"山里人"还真憋出了大招。歼教七从设计到首飞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,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奇迹。飞机刚定型那会儿,试飞员老刘每次落地都要被工人们围住问东问西。有个小年轻问他:"刘师傅,这飞机啥感觉?"老刘抹了把汗,咧嘴一笑:"比开拖拉机带劲多了!"

歼教七一炮而红,不仅装备了空军,还出口到巴基斯坦、伊拉克好几个国家。011基地突然成了香饽饽,订单接到手软。可谁也没想到,就在这节骨眼上,基地突然调转方向去搞汽车了。工人们私下都嘀咕:"这不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吗?"但领导说了,要响应国家号召,搞军转民。

九十年代初,中国老百姓开始琢磨买私家车了。011基地看准这个机会,卯足劲儿要搞微型轿车。省里领导来视察时拍着胸脯保证:"放心干!要政策给政策,要贷款给资金!"结果云雀轿车是造出来了,可问题一大堆。车子跑起来哐当响,油耗高得吓人,最要命的是产量死活上不去。出租车司机老陈开了半年云雀,逢人就吐槽:"这车啊,除了喇叭不响,哪儿都响!"

眼看着重庆长安、天津夏利这些后起之秀一个个超车,011基地的领导急得嘴上起泡。技术科的工程师们天天加班,可就是解决不了量产问题。老技工马师傅说得实在:"咱们造飞机的手,非要来捏汽车这个绣花针,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!"

到了新世纪,011基地的汽车梦彻底破灭了。曾经热闹的轿车生产线如今冷冷清清,只剩下几个老工人在维护设备。而在国际军机市场上,当初被他们放弃的教练机领域,如今成了香饽饽。退休的老厂长偶尔回到基地,望着空荡荡的厂房直摇头:"早知今日,当初说啥也得把教练机搞下去啊!"

如今的011基地早已不复当年辉煌,但那些老工人们聚在一起喝酒时,还是会说起当年的风光。他们记得歼教七在巴黎航展上的英姿,记得云雀轿车在贵阳街头穿梭的场景。有人问老张后不后悔,这个干了一辈子的老工程师抿了口酒,慢悠悠地说:"后悔啥?咱们至少试过了。这人生啊,就像咱们造的飞机,飞过,就够了。"

本文就是要把社会正能量给宣扬起来,把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给倡导出来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联系我们,我们会立刻进行删除或者修改。

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