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8彩 > 产品展示 >

赎罪日惊魂!哈马斯 5 枚火箭弹突袭阿什杜德

发布日期:2025-10-10 23:54点击次数:

火箭划破赎罪日的夜空,防空警报尖锐刺耳,阿什杜德上空瞬间亮起四团白色火花。拦截成功,却依旧有一枚火箭落在空旷地带。没有人员伤亡,但这场景像是一种挑衅,一种赤裸裸的“存在证明”。

以色列国防军几乎是立刻给出回应。加沙中部的一处哨所传来枪声,一名军官中弹重伤,两名士兵受轻伤。袭击者孤身闯入,距离以色列边境仅八百米,被当场击毙。这种近距离的渗透行动,比火箭弹更让人心惊。因为它意味着,封锁线再严密,也并非铁壁铜墙。

哈马斯在声明里说,这是“对以色列袭击平民的回应”。他们似乎已经习惯用火箭和血作为语言,而以色列同样用空袭和封锁作答。赎罪日成了火与血的背景板,带着某种讽刺意味。

阿什杜德并不是第一次成为目标。过去几年里,南部居民几乎把防空警报当成日常背景音。但随着以色列地面进攻深入,加沙的火箭雨已越来越少。如今还能在数百公里外划出弧线,说明哈马斯的火力虽被压制,却并未彻底熄火。

同一时间,更远的地方,也有无人机扑向以色列。来自也门胡塞武装,飞越红海,最终在埃拉特海岸被击落。没有触发警报,没有造成威胁,但背后的信号很明确:这不是单一战场,而是牵连整个地区的棋局。伊朗的影子、也门的怒火,都混在其中。

加沙的医院报告着新的伤亡数字:一夜之间,41条生命消逝。南部的通道区域更是血流成河,27人死于轰炸,其中一半死在试图逃离的途中。人道物资的分发点,火箭弹曾经落下,但次日依旧开放。救命的食物和药品,在炮火间分发,这场景让人想起一句老话:战争中,生存本身就是最大的抵抗。

以色列方面公布的数据则冰冷、坚硬:击毙2.2万名武装人员,10月7日那场突袭中,1600名恐怖分子死在以色列境内。数字在这里成了子弹,每一个统计背后都是试图压倒性的正当性证明。可与此同时,加沙卫生部门喊出的6.6万死亡数字,又让人感受到无法对齐的残酷对比。没有人能准确说清,有多少是平民,有多少是武装。

火箭弹、渗透枪击、无人机,这些动作背后,不止是军事。美国的“人质换停火”方案悬在头顶,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在白宫点头,哈马斯却还在拖延。建国、解除武装、结束占领,这些字眼,几十年来从未在枪声里达成过共识。停火?还是继续?三四天的时间,或许只是战场上又一轮鲜血的倒计时。

哈马斯依旧坚称,以色列是“占领者”,他们的目标没有改变。以色列则反复强调,自己尽力避免平民伤亡,责任在于哈马斯把平民当“人盾”。两套叙事,两个世界,重叠在同一片被炸得灰白的废墟上。

我常常会想,这样的场景有尽头吗?火箭从废墟里升起,被铁穹撕碎在夜空;无辜者在走向救援车时倒下;哨所里的年轻士兵,在节日里流血倒地。

战争的逻辑,从来都是荒谬的。可在这片土地上,它却成了最顽固的现实。

Powered by 88彩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