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8 06:16点击次数:
“歼-16已经超过400架了?”这消息刚出来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是有点懵,甚至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。毕竟那可是重型四代半战机,不是街边的大白菜。可后来各种消息源一对,嘿,这事儿八九不离十。这数字,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,看着波澜不大,水面下的震动可不小。
很多人可能没概念,觉得不就是个数字嘛。这事儿得从咱们空军的“家底”说起。咱们的仓库里,还趴着不少上了年纪的歼-7、歼-8,这些都是上世纪的老功臣了。它们当年也是顶梁柱,可现在面对新时代的空战,确实有点力不从心。还有那些早期的歼-11A和“飞豹”(歼轰-7),飞了那么多年,也到了该歇歇的时候。
这些老伙计们一退,留下的空缺可不是个小数目,保守估计,未来几年怎么也得有四百来架的位置要填。谁来接班?歼-16几乎是唯一的答案。它根正苗红,是从咱们引进的苏-27“侧卫”血脉里,靠着自己的技术消化和创新,在歼-11BS的基础上脱胎换骨搞出来的。2011年首飞,2016年定型量产,双座、重型、多用途,该有的都有。
它就像个“万金油”,什么活儿都能干。早些年歼-20数量还不多的时候,它得硬着头皮去干制空的活儿。现在,随着歼-20这把“尖刀”越来越锋利,歼-16的角色也悄然发生了变化。它更多地变成了跟在尖刀后面的“重锤”,专门负责在防线被撕开后,带着海量的精确制导武器,去敲掉对面的指挥所、机场和防空阵地。甚至还衍生出了专门搞电子干扰的歼-16D,这家伙在战场上就是个“致盲”对手的存在。
所以你看,这400多架,首先是为了“传宗接代”,把老前辈们的班接过来。但这还不够。现代空战玩的是体系,不是单打独斗。光有歼-20这把尖刀不行,你得有足够分量的锤子跟上,才能把仗打明白。这么一算,未来空军对歼-16的需求,奔着600架去都算是保守的。要是以后摊子铺得更大,突破七八百架也不是什么怪事。
说到这儿,总有人喜欢拿美国的F-15EX来比。确实,这两款飞机定位很像,都是重型双座四代半。F-15EX的数据看着挺吓人,15个挂点,最大能驮13.4吨弹药,极限情况下能挂22枚空空导弹。可有意思的地方来了,它的机内燃油只有6吨多,想飞远路就必须挂副油箱,这么一来,它那引以为傲的重载挂点就得被占掉,真正能挂重型武器的只剩下5个。
反观歼-16,挂点12个,载弹量12吨,看着比F-15EX稍逊一筹。但它的机内燃油足有9吨多,执行大多数任务根本用不着副油箱,6个重载挂点可以实打实地全用来挂武器。真要执行远程对地、对海打击任务,谁的实际作战效率更高,还真不好说。更何况,在雷达和航电系统上,两者已经处于同一水平线。
更关键的是规模。根据一些国外媒体的推测,F-15EX目前的生产数量还不到10架,连个零头都不到。而咱们的歼-16,已经是成百上千的规模在天上飞了。现代战争,工业生产能力本身就是战斗力的一部分。
所以,别再只盯着单一的性能数据了。歼-16超过400架这个消息,真正让人心里踏实的,不是它比谁多了几个挂点,少了多少吨载重。这背后透出的,是咱们整个航空工业的底气和实力,是一种稳步推进、体系化发展的从容。手里有“家伙什”,心里才不慌,这个道理,自古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