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2:50点击次数:
采访老球员总能挖出些意想不到的旧事,这次和詹卢卡·帕柳卡聊,本来以为话题会围绕他在国际米兰和桑普多利亚的辉煌岁月,或者他作为意大利国门参加三届世界杯的经历。没想到,聊着聊着,话题拐到了英格兰的伯明翰。帕柳卡,这位博洛尼亚土生土长的前门神,竟然是个铁杆的阿斯顿维拉球迷。
这事儿听起来挺怪的,一个八十年代在意大利成长的少年,怎么会迷上当时还在英甲联赛挣扎的维拉?现在全球化的足球世界里,这不算什么。但在那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,一个意大利孩子不去追逐尤文图斯、AC米兰或者家乡的博洛尼亚,反而关注一支海峡对岸的球队,确实少见。
帕柳卡的解释倒也直接,他说自己对维拉的“魅力”是在1981年发现的。当时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。“那件球衣,那些颜色,英格兰足球的氛围,还有他们和伊普斯维奇争夺冠军的过程,”他回忆道。在博洛尼亚,有些电视频道会播放英格兰足球的集锦,比赛、进球,还有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现场气氛。就是这些零碎的片段,让他迷上了。
紧接着,1982年,那支阿斯顿维拉在欧洲冠军杯决赛中击败了拜仁慕尼黑。这一下,彻底征服了他。从此以后,帕柳卡心里,除了家乡的博洛尼亚,维拉就是他的第二主队。他甚至不是只欣赏某个球星,比如维拉传奇彼得·威思。他告诉我,他对托尼·莫利和加里·肖同样着迷,后者不久前刚刚去世。帕柳卡说,他以前在家总看他们的比赛录像,一拿到报纸就先翻维拉的比赛结果。那件球衣太棒了,球场也很棒,一切都超赞。
这种纯粹的喜爱,源于少年时代的一瞥,然后被一个意想不到的冠军所巩固。这大概是足球最原始的吸引力。
更有意思的是,这份热爱不只是说说而已。帕柳卡的右臂三头肌上,有一个维拉队徽的纹身。这可不是什么冲动的决定,背后是一个和儿子的赌约。时间回到2018-19赛季的英冠升级附加赛决赛。“我和我儿子马蒂亚打了个赌,”帕柳卡说,“如果他们赢了德比郡,重返英超,我就去纹一个。”结果维拉赢了。他儿子马上就问:“那现在呢?”帕柳卡几乎是立刻就去兑现了这个承诺。
作为一名职业球员,他和自己心爱的英格兰球队还有过一次直接交锋。1994年,他还在国际米兰效力时,在欧洲赛场上遇到了阿斯顿维拉。“那时候维拉公园球场还没翻新呢,”他回忆起那场比赛。国米在米兰凭借博格坎普的进球1-0取胜,但到了伯明翰,比赛被拖入点球大战。“我扑出了一个点球,但丰托兰和鲁本·索萨罚丢了。”最终国米被淘汰。这种以对手身份与心爱球队交手的经历,对球员来说,滋味总是很复杂。
帕柳卡的维拉故事里,还有一个差点成真的“如果”。在他离开国际米兰后,维拉真的给他打过电话,想签下他。“我动心过,”他承认,“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博洛尼亚。”这大概是很多球员职业生涯里都会遇到的岔路口。选择回归自己足球生涯的起点,对他而言,可能比远赴英伦的诱惑更大。这种事在足坛屡见不鲜,每个擦肩而过的转会背后,都可能改变不止一个俱乐部的历史轨迹。
如今,帕柳卡依然关注着维拉。聊到现在的这支球队,他的评价很客观,没有盲目的吹捧,更像个资深球迷的冷静分析。“他们可能比去年稍微弱了一点。上赛季博洛尼亚在欧冠和他们交手时一度顶住了,但后来还是维拉占了上风。这是支好球队,但一年前他们的板凳深度更好。”他提到了需要注意的球员:罗杰斯、沃特金斯,还有他眼中的世界最佳门将之一,埃米利亚诺·马丁内斯。
从一个少年球迷,到赛场上的对手,再到差点加盟,最后变成一个手臂上刻着队徽的“死忠”。帕柳卡和阿斯顿维拉的故事,就是一个跨越国界的、纯粹的足球情缘样本。这跟商业、跟流量都没关系,只是因为四十多年前,电视上的一段模糊影像和那件酒红配天蓝的球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