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4:36点击次数:
“水龙头一拧,哗哗啦啦流的哪是水?简直就是金子!”老王站在自家田边,望着干涸的土地,忍不住抱怨。 这并非空穴来风,陕西省近期就水资源论证问题,掀起了一场“刮骨疗毒”式的专项排查,直指建设项目中水资源管理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陕西水利厅联合省发改委召开了一场会议,主题直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存在的种种乱象。 会上,不仅通报了问题,还解读了专项排查方案,颇有“亮剑”意味。
省水利厅厅长郑维国和省发改委副主任杨武民亲自坐镇,可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。 要知道,在西北地区,水资源的重要性,那可是堪比石油!
会议上,宝鸡、铜川等市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,这既是经验分享,也是一次“摸底考试”。看来,这次专项排查并非“蜻蜓点水”,而是要动真格的。 郑维国厅长在会上掷地有声:“要提高站位,深刻认识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重要意义!” 这话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行业秘密? 水资源论证,说白了,就是给建设项目用水“把脉”,看看它是否会过度消耗水资源,影响生态环境。
如果把关不严,那就是在透支子孙后代的“水资源银行”。 现实情况是,一些地方为了追求GDP增长,对水资源论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导致一些项目“先上车后补票”,甚至直接无视论证要求。 这就像是得了“近视眼”,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却忽视了长远的风险。
更让人担忧的是,一些审批人员业务不熟练,对水资源论证报告看不懂、审不透,导致“带病”的项目蒙混过关。 这无疑是在玩“水”的火,稍有不慎,就会引火烧身。
针对这些问题,陕西省这次专项排查可谓是“对症下药”。首先,要摸清“家底”,看看究竟有多少项目没有进行水资源论证,或者论证不符合要求。 其次,要规范审批程序,不能让“人情审批”、“关系审批”有空可钻。
再次,要严格把关论证审查,不能让“注水”的报告蒙混过关。 杨武民副主任也强调,要加强沟通联动,建立健全与水利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,确保项目建设依法依规、合规有序推进。
这意味着,发改委和水利厅要“联手”,不能各自为战,否则就会出现“九龙治水”的局面,谁也管不好。 “这次专项排查,就是要让那些在水资源问题上动歪脑筋的人付出代价!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利专家表示。
这位专家还透露,一些地方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,甚至会篡改水资源数据,或者找“枪手”编写虚假论证报告。 这种行为,简直就是在“饮鸩止渴”。 当然,专项排查并非“一锤子买卖”,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。
要将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深度融合,不能“一放就乱”、“一管就死”。要让企业明白,保护水资源不是“紧箍咒”,而是可持续发展的“通行证”。 这次陕西省的专项排查,无疑给其他地区敲响了警钟。 水资源是宝贵的战略资源,绝不能当成“唐僧肉”,谁都想咬一口。
如果对水资源管理掉以轻心,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 “节约用水,人人有责”,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。
只有这样,才能让我们的“水缸子”永远充盈,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喝上干净的水。 所以,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,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既要金山银山,也要绿水青山。 而守护绿水青山,首先就要从珍惜每一滴水开始。
你觉得呢?如果你是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,你会如何确保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的双赢?